融资平台相关的政信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的重点,其中银行体量最大,其关于融资平台的贷款政策备受关注。截至4月5日,诸多上市银行都公布了2022年报,其中一些银行披露了融资平台贷款数据,可管窥行业情况。
据记者梳理,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四家银行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有升有降,但占贷款的比重均出现下降,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有所压缩。从资产质量看,几家银行城投债务不良率均较低。
(资料图)
展望2023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及支持措施推出,部分银行明确表示,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将边际收敛,但个别地方偿债风险仍较大。相应地银行资产投放会差异化对待,加强对区域条件好、产业条件好地区城投和现金流较好的项目投放,但对高风险地区适当控制授信。
随着近年城投非标违约增加,市场对城投债的关注与日俱增。银行年报大多会披露融资平台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比如工行年报称,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管理的法规和监管政策,持续做好信贷准入管理。再如浙商银行年报称,对融资平台贷款实施限额管理,加强贷款风险的监控与管理。
不过,只有四家股份行披露了相关数据。比如平安银行披露,2022年末该行政府融资平台(含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和仍按平台管理贷款)贷款余额671.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90亿元,增幅4.7%;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比例为2.0%,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根据原银监会相关文件,银行需将融资平台划分为“仍按平台管理类”和“退出为一般公司类”。其中“退出类”,是指经核查评估和整改后,已具备商业化贷款条件,自身具有充足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全额偿还贷款本息,整体转化为一般公司类客户管理的融资平台。
兴业银行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对融资平台债务提前落实还款来源,一户一策制定风险防范化解方案。此外,成立地方政府相关融资业务风险防控敏捷小组,对接区域政府,聚焦关键问题,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风险化解取得实质进展。
财报数据显示,兴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2208.78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资金投资等业务),较上年末减少868.37亿元。考虑到兴业银行信贷等规模仍在增长,该行融资平台贷款占比应该也是下降的。
招商银行也披露,截至2022年末融资平台广义口径风险业务余额2636.39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资金投资等业务),较上年末增加19.58亿元。其中,境内公司贷款余额1325.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0.38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3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家银行融资平台业务口径不一样,有的是狭义的贷款口径,有的包含了自营理财和债券投资等口径。总体看,三家银行平台贷款余额有升有降,但占贷款的比重均出现下降。
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第一,现有政信存量业务占全部信贷的比例不高,而且在稳步下降。去年余额降幅超10%,占比下降超2个百分点。第二,区域分布比较好,七成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第三,客户层级比较高,55%是省级和地市级。第四,低层级客户八成分布在华东地区。“在政信类业务方面资产质量可控。”胡罡表示。
其他几家披露数据的城投不良率也较低,比如平安银行平台贷款无不良。招行城投不良贷款率0.14%,较上年末下降0.49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城投不良资产率1.23%,较上年末下降0.74个百分点。
这与城投非标违约增加的趋势相悖,其原因可能在于银行对部分贷款进行了展期或借新还旧,相应降低了城投类贷款的不良。比如遵义道桥去年对156亿贷款进行展期重组,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年至4.5%/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去年个别地区因为财力下降或者支出增加的原因,发生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约的风险。但经过各方努力,地方政府加大纾困力度,金融机构通过降低融资主体的利息负担、优化债务期限予以重组,以时间换空间取得了存量风险项目的有效化解。”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三个地方直接提及地方债,一处在防范化解风险部分,将地方债风险和房地产风险并列为2023年需要着力化解的两大风险,并要求“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一处在财政政策部分,要求财政政策发力保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一处在总结部分,再次强调要加强地方债务风险可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市场预计,今年可能通过展期、置换等方式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一种方式为,通过发行地方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发行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后,政府债务余额上升,隐性债务余额下降,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和限额之间有空间。另一种方式为,继续推动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置换隐性债务。
多家银行在年报中或业绩会上谈及相关问题。总体看,上市银行认为,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及支持措施增加,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将边际好转,但个别地方偿债风险仍较大。
兴业银行年报表示,考虑到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有明确的政治纪律要求、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合理的期限安排,在房地产支持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措施、“稳增长”措施和积极财政政策等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下,预计地方政府财力压力将较上年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将逐步收敛。
“城投平台仍是地方政府资产盘活与基础设施建设主体。2023年基建投资的发力,也有利于目前城投平台现金流、盈利能力的恢复,实现稳中向好的发展。”邹积敏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表示,当前经济已开始回暖,经济回暖对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还款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三方面政策对我国化解地方债务形成利好,包括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压实省级政府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的责任以及推动隐性债和法定债合并监管。
根据预算报告,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7万亿,增长7.6%;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4万亿,同比增长0.4%;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预计数超10万亿,同比增长3.6%。
“整体债务风险可控。但我们也关注到前两年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影响,短期内不排除个别经济比较困难区域、债务负担比较重的个别低层级平台会出现债务风险。”胡罡表示。
民生银行年报也表示,部分地区债务负担相对较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趋缓,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相对较慢,偿债压力较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银行主要的资产投向之一。对于2023年的投放,上市银行表示会差异化对待,加强对区域条件好、产业条件好地区城投和现金流较好的项目投放,但对高风险地区适当控制授信。
比如招行在年报中表示,坚决打消政府兜底思维,秉承商业化原则开展授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政府债务和人口流入情况,予以差异化的支持,重点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规划建设项目。
胡罡表示,中信银行会把新增资产投向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较好的地区,以及有稳定现金流的平台客户,支持有良好自偿性的项目。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一方面加强集中度管理,包括对区域总量的控制以及对单一客户的额度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差异化管理,对高风险区域不新增授信,同时稳步减少和化解处置现有的风险客户。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