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讯!龚自珍的己亥年

2023-05-10 09:34:12 来源: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

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的龚自珍,在中国大地上,沿着京杭大运河,先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在这漫长的旅程中,这个48岁的杭州中年男人,写下了315首诗,记录他这一生所见、所思、所得。

幸运的是,这一趟被迫成行的旅程,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不朽的《己亥杂诗》。不幸的是,仅仅两年过后,龚自珍突然去世,这组诗也成为他人生最后的光辉。作家余世存认为,龚自珍是唯一把己亥年变成自己专属年号的历史文化人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龚自珍此次离京,看上去是颇为匆忙的决定。1839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他把妻儿留在了京城,雇了两辆马车,一辆装书、一辆载人,往家乡杭州的方向出发。

在京城这些年,他在官场打转,却怀才不遇,几次上书也石沉大海,更因为多次抨击时弊遭人排挤。立志以王安石为榜样的龚自珍,面对这样的生活,自然是苦闷的。再加上叔父同到礼部为官要回避,龚自珍选择了在这个年纪辞官回乡。

如果不考虑这趟旅程的起因,对读过“万卷书”的龚自珍来说,这是难得的“行万里路”的机会。前半生的所读所思,有了一次整理总结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一个处于动荡前夜的真实中国。

旅途是孤独的,“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起年少经历,如考中进士后的意气风发,原本以为这是实现人生抱负的起步,没想到却因为字写不好看,在古籍堆里蹉跎着,直到“剑气箫心一例消”。

旅途是丰富的,他看到了为官时看不到的情景,穷苦百姓艰苦谋生让他同情,官场上的腐败让他愤怒,而个人的遭遇又让他无奈。

五月十二日,龚自珍到了江苏淮浦,看到运河边拉着船只过船闸的纤夫,想到自己京城时吃的粮食,就是靠百姓这样辛苦运过去的,不禁泪如雨下。这一刻的龚自珍,也许想到了唐代诗人韦应物那首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旅途也是精彩的,一路走过去,龚自珍见到了许多朋友。如扬州的魏源,当时的他,还未编著《海国图志》,也还没人称他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有着一样忧患意识和改革思想的他们,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

诗言志,号称要戒诗的龚自珍,每每心情激荡之时,诗句仿佛要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不能自已。他手握旅店中的鸡毛笔,将一首首诗写在了账簿纸上,写完一首则扔进篓子里,一路写了315首,组成了最终的《己亥杂诗》。

人在旅途,何况又是失意离京,在大多人眼里,龚自珍的己亥年愁云惨淡。

但龚自珍很快走出了挫败的阴影,夕阳西下,望着大好河山,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并没有感叹“断肠人在天涯”,而是写下了传诵至今的励志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在中国诗词的意境里,大多时候代表着飘零和失意,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比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龚自珍更进一步,在他眼里,落花是生命里一种全新的开始,虽然从朝堂走到了民间,但革故鼎新的思想不会改变,经国济民的家国情怀更不会改变。这种失意中的信念坚持,尤为可贵。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己亥年的龚自珍,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新生。

旅途中,龚自珍看到了到处吸食鸦片的人民,深为忧虑,他想到了先他一步南下的林则徐。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送别林则徐时,龚自珍特意作《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则徐表述了自己对禁烟的观点和建议。禁烟之路艰难,龚自珍也不知道广东那边的形势如何了。

尽管自身艰难,还要靠朋友救济,但龚自珍对国家的忧虑从未停止。只不过年轻时豪情万丈,“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想着总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如今人到中年时,只能成为护花的春泥,在万马齐喑的社会中,用文字发出呐喊。

七月初九,龚自珍回到了杭州,看望了73岁的老父亲,给亡去的母亲和发妻扫墓。他静看西湖的山水,观汹涌的钱塘江潮水,斜阳里望着曾经住过的老宅,只有这一刻,他才能暂时忘却烦恼。

旅途中的心情,总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幻。龚自珍将旅途所见,融入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社会变革的思考中。

看到耍杂技的,他写“观理自难观势易”,告诫朝廷要看清楚形势;看到新种的柳树被砍去建屋子,他写“谁肯栽培木一章”,感叹没有人愿意耐心培养人才。

到江苏镇江时,龚自珍遇到许多人在祭神祈雨,有道士请他写一首“祭神诗”。龚自珍提笔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蕴含的战斗精神,让它超越了时代,成为龚自珍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甚至胜过了他最为得意的政论文章,估计这是他当时没有想到的。

出生在杭州书香门第的龚自珍,从20多岁开始,陆续在农业、边疆、贸易、用人等治国理政方面,写了许多政论文章,其外祖父——经学家段玉裁评价他“行文酸辣”。

1839年,龚自珍还写下了著名的《病梅馆记》。“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短短几行字,用被人为扭曲的梅花,抨击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扼杀。想必是因为龚自珍犀利的文风和抨击时弊的文字,梁启超说,初读龚自珍的文字,“若受电然”。

《己亥杂诗》写完的第三年,龚自珍去世。在身后,是鸦片战争后风雨如晦的河山。直到100多年后新中国成立,带来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国家。

纵观龚自珍的一生,他有着超乎常人的社会洞察力,先于时代的他,将苦闷隐藏在狂妄不羁之中。他的家国情怀和战斗精神,在己亥这一年如洪水决堤般爆发出来,315首诗,再现了一个鲜活的龚自珍。其中,有他的壮志未酬,有他的忧国忧民,有见到友人时的喜悦,有追求爱情时的热烈。

龚自珍用这一年,为他的一生作了完美的注解。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