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文旅市场加快复苏的重要一年。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火爆,各地文旅局长纷纷当起文旅宣传员和推介官,向广大网友展示各地鲜活的特色文旅资源,这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文旅局长们利用网络向社会“种草”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将“流量”转换为“留量”,还需从多方发力,推进文旅产业长足发展。
自媒体时代下,人们很容易在社交平台被“种草”。特别是在旅游出行前,都会在网上搜一搜攻略。许多小众地点被发现了后,通过网络的助推,使其广为人知,从而发展为“网红打卡地”。不仅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还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但“拔草”事件也在频频发生,许多群众被“种草”后,兴致勃勃地来到旅游地打卡,却失望地发文表示“拔草”。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宣传内容和实际状况相差甚远,令人感到失望。要想“草”种牢,还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促进文旅产业春风吹又生。
供给沃土,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产业,最核心的是提升旅游品质,如果没有品质做支撑,旅游宣传就只能是凑热闹。交通是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要的一环,要加强对景区、旅游路线、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利用数字化赋能助推智慧旅游深化发展,可以建立景区智能化的信息服务系统,如通过手机APP或电子导览设备,让游客可以随时了解景区信息和服务,并提供个性化的推荐。通过推动旅游交通、旅游商品、旅游住宿等配套项目建设,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短板,创新数字化智能服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体验,使“根系”向下强壮生根。
施以肥料,打造独具特色旅游品牌。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打造独特的文旅品牌,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文旅行业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更多人才从事文旅产业相关工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水平。其次要立足本土,深入研究旅游地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分析本地的特色文化和传统,理解本地文化的底蕴和价值。最后要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销售,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创产品,推广文化IP形象,增强消费者的记忆点和购买力。通过打造文化加持的旅游品牌,可以有效地提升地区的形象和知名度,使“小草”向上茁壮成长。
在积极“种草”的同时,多措并举让“草”种牢。宣传推广是外力、优质旅游商品是内力,二者共同发力,才能推动文旅业复苏振兴高质量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劲草(武汉市江夏区)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