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金色灯光照亮了福建漳州文庙千年的朱墙黄瓦,金光里斑驳的木门仿佛时空隧道,门的那一侧响彻着千年来先贤的吟诵。有孔子仁爱的儒学关怀,有朱子主政的民本思想,更有历史的厚度与温度。
文庙门口广场的喧闹声,又把人拽回现实。此处,一向是市民散步的好去处。在这里,市民的欢声笑语盈盈耳畔,古城巡防队整齐脚步屡屡踏及。在这里,人与人、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和谐相得。
一直以来,先贤的民本思想都在为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漳州市也将这种文化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由党委政府顶层设计,各单位、部门实践提升,期待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漳州方案。
(资料图)
回首过往,让漳州市更安全更公平更具活力的,正是一年又一年不断深化的市域社会治理。
什么是漳州特色?
“以前路上坑坑洼洼,现在铺上了石板路,房子也修得整整齐齐,每天还有人巡逻,又舒心又放心。”多位老人聚集闲聊的漳州古城廊亭里,陈大爷的母亲坐在轮椅上满脸笑意盈盈。陈大爷拉着母亲的手,“以前都是您给我讲古城的故事,现在换我给您讲。”
陈大爷为其母亲讲述漳州古城近年来的变化,其中古城治安是为一大亮点。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在漳州古城的大街上,人们总能看到一群戴着红袖标、身穿红马甲的阿姨在巡逻走访。她们是西桥派出所组建的“厝边阿姨”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古城厝边”志愿者巡防队开展巡逻工作
自成立以来,12名“厝边阿姨”,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优势,负责开展治安巡逻、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她们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治的积极作用,协同民警化解邻里纠纷69起,发现危房安全隐患21起,收集各类案件线索40多条。
而随着时间推移,芗城区还整合社区、志愿者、企事业保安队伍等群防群治力量,按照细分区域地段,组织人员开展定点守护、信息收集、宣传服务等工作。
眼下,群防群治队伍成为维护漳州古城安定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成了漳州市域社会治理的一大特色——把社会治理变成人人参与的生动实践。
芗城区西桥社区主任庄红艳(中)正向大伙分享“芗里芗亲”APP使用心得
此前,为架起政府联系群众、治理社会的“连心桥”,漳州创新打造“共享民意”系统,开发“芗里芗亲”APP新媒体平台。该平台对接12345便民服务平台、110接警平台,集隐患信息上报、抢单式巡防、网格志愿服务、随手拍等功能于一体,包含“医生服务”“律师服务”“群防任务”等十余项功能。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互动体验不断提升,全面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注册用户超30万人。前不久,该项目还获得中央政法委第四届“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评选“融媒公共服务奖”一等奖。
而为了真正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漳州市委政法委主办“平安漳州e家”应运而生。该平台横向对接“芗里芗亲”、市12345平台,构建一套“自下而上”的网格事件闭环处置流程,实现群众上报事件的核实、处置、反馈、评价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该平台自试运行以来,粉丝数已逾170万余人。
打造“和谐家园”
市域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邻里之间却变得越来越疏远,一扇门、一堵墙就隔断了邻里关系。
该如何拉近邻里距离呢?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给出了属于漳州的“温暖答案”。这个街道建设了近邻党建花园、古城邻里共享空间等“共享”空间,通过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协商议事等方式,让邻里隔阂在家长里短、油盐酱醋中逐渐被打破,使“门对门”的“陌生人”逐渐变为“老熟人”。
金品社区设立邻里茶室,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日常事务
拉近“邻“距离,服务也要“零”距离。为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漳州市创新建立“社区110”,推行以网格员、警员为主干,治安巡防队、法律援助队、志愿服务队等若干支专门队伍为支撑的城乡社区网格治理“2+N”模式,推动构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10分钟服务圈”。
为了将服务做到百姓心坎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漳州市划拨400万元党费支持各地打造市级近邻党建示范点20个,带动县级财政投入4500多万元,建设“邻里中心”“邻里驿站”等小区党群服务中心347个。
东山县铜陵镇桥雅社区,把拉链厂废旧厂房改成集民生、综治、养老、避灾、卫健、文娱、志愿服务等为一体的“党建+N”口菜园邻里中心,以本社区老党员带动周边社区老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到邻里中心开展活动,让邻里中心成为群众的另一个家。
全省首家社区零工服务驿站
“自从邻里中心和邻里驿站建成以来,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活动,我们邻里间关系也在活动中变得更加亲近”“现在我们有困难可以直接找网格员、找社区,他们会及时来处理”……说起社区基层治理发生的变化,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这台新安装的零工机,可以让社区居民在这儿找零工。”龙文区丽景社区打造全省首家社区零工服务驿站,创建“零工服务”平台服务于居民。“社区服务企业、企业反哺社区”,这也是丽景社区坚持的原则。该社区探索“1+3+N”服务体系,设定每月15日为“联企日”,让“大近邻”凝聚社企合力,撬动社区“微治理”,从而破解一个个基层难题。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漳州这座城市也更有温度,社会更具认同,居民更加幸福。
从被动到主动
“群众的需求一直是治理的方向,如何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漳州市市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漳州社会治理好不好,实事办得实不实在,群众说了算!
自确定为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漳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聚焦民意诉求,压实政府责任,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强化风险治理能力、深化服务保障能力。
社区警员和社区网格员交流工作情况
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平安建设责任书重要内容,层层压实责任链条,实现试点工作的周密部署和有力统筹。关键的是,漳州还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抽调12名业务骨干组建试点工作专班,科学、规范、高效运作。
在上下一盘棋的有力推动下,漳州市实施以“社区(乡村)110”“民生110”为示范引领的200多个项目集群,打造汇智聚力的社会治理民心工程。为此,漳州市还设立创新项目库,采用群众点单、政府接单模式,推动群众参与政府决策。
而在民意导向指引下,漳州各个部门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推出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的机制。
春蕾安全员和检察官上门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
如新时代110警务机制改革创新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蓝碳司法保护、“春蕾安全员”两个机制入选2022年福建省十大法治事件,推动试点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建设运行市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系统,在全省率先试行公职律师协助审查机制,去年来办理合法性审核400余件次,备案审查报备的规范性文件500余件;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全市开展驻村服务300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件次。
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立法,设立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立法)基层联系点18家,组织开展立法调研20余场次。
芗里芗亲志愿者巡防期间帮助老人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化“互联网+监管”,全市汇聚检查执法人员数据12254条,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首创在线电子数据取证验证采证新模式,获全省绩效考评改革创新项目评审第二名……
一系列积极作为,是漳州市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缩影。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漳州市的治理成果遍地开花,切实推动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
坚持“活的”治理
2022年8月11日,漳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在闽南师范大学成立。这是漳州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做法之一,也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
“我们通过与闽南师范大学共建,深入开展有分量、有质量、有深度的研究,推动更多鲜活经验从地方探索上升为顶层设计,从单向经验集成为系统制度,以市域平安不断夯实‘漳州之治’的基石。”漳州市市域办相关负责人一语道出成立研究中心的初衷。
漳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在闽南师范大学揭牌成立
显然,治理不断持续深入,但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如何能够保持治理成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漳州的答案是坚持“活的”治理。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是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
关于如何深化治理体制现代化,漳州自我加码。近年来,漳州创新开展平安建设“四季竞赛、五大比拼”活动和市域治理“双十百佳”项目评选,突出先行先试,坚持“全面建、重点创”思路,培育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形成从一地“盆景”到全域“风景”的创建格局。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漳州市市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的改革创新活力,打造具有漳州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集群,漳州将市域内45个典型做法进一步提炼深化、整合优势、汇点成面,从地方探索上升为顶层设计、从单项经验集成为系统制度,将一地的成功探索变成各地的共同财富,进一步推动漳州市社会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几年,“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无疑是漳州最靓丽的底色——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创造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漳州市着力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逐步形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