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诗联创作审美。
律绝和律诗创作审美,不断要了解平仄常识,而且要了解押韵常识。前面分享了什么是平仄?下面分享什么是押韵?写诗论诗常说的“韵脚”是什么,在什么位置?押韵的标准是什么?押韵要注意什么?
押韵,就是指不同诗句末尾最后一个字的韵尾相同。例如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①。
仄仄仄平平
——除意境高远,章法严谨,粘对工稳之外,此诗深得“两两交替”之法门,既有效规避了“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诗家公认的诗病“硬伤”,又在双数句末使用了韵尾相同的汉字,读者检查不出“出律”和“出韵”之处,在古律绝诗中堪称一绝,平仄押韵都非常完美!诗中“流”、“楼”二字韵母都有“ou”作韵尾。这种放在韵句末押韵的字,诗家称之为“韵脚”。
押韵的标准是什么呢?是韵书。
韵书是根据不同声韵系统,将汉字按“韵部”来分类规范和编写的书。韵书依据相应时代的官方语音标准,将韵尾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分类收录在一起,方便律绝和律诗创作审美时查阅或检测押韵用字是否“合韵”,这样的韵尾,诗家称之为“韵部”。
在诗联创作审美实践中,所使用的韵书不同,标准就不一致。除词林正韵②外,律绝和律诗常用韵书有平水韵和中华新韵。前者与后者对韵字的语音分类标准有所不同,因此常出现平仄押韵的分歧和诗界派别论争。除兼顾新旧韵的诗作外,古人诗作、标明平水韵的诗作都宜用平水韵做平仄押韵标准。今人大众的诗作,宜与时俱进,以国家颁布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依据的,中华新韵为标准。这样也许能避免诗界长期存在的两种“尺子”的论争。
押韵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押韵要注意不同人群,不同诗歌体裁的不同要求。自由诗、民间打油诗、快板诗及只图“自由自在,玩得痛快”的头条账号的诗都可自由押韵和转韵,没有任何规则要求。
除古人诗作外,在标示所用韵书的前提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都有自由选择使用平水韵或中华新韵的权利,不勉强谁!不过说,平水韵中“出韵”的,在中华新韵中是合韵的。除古人诗作和标示为平水韵的今人诗作外,今人创作审美律绝和律诗,是与今人大众对话,不是与古人对话,中华新韵应是今人首选。
词的押韵按词林正韵在相应词牌规定的位置押平韵或仄韵。
古体诗无平仄押韵的规则要求,可一韵到底,也可转韵,其非对仗句也可重复用字,只要有意境,有章法就行。例如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对律绝和律诗而言,押韵规则要求相对严格。
在律绝和律诗双数句句末和首句入韵句末一字必须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同时还需注意选择与情感相适应的韵尾,以表达喜乐忧伤之真情。如表达欢乐的如“a 、an 、ang ”等开口度较大音调高昂的韵尾;“i、ai 、ei 、iu 、ou ”等开口度较小,音调低沉的韵尾。不才在此示例以抛砖引玉。
示例一:
五一快乐(藏头诗)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中华新韵)
五月群芳竞艳欢,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一泓碧水映霞蟠。
平平仄仄仄平平(押韵)
快书春语呼云赠,
仄平平仄平平仄
乐把蓝天上笔端!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欢”、“蟠”、“端”都是平声,一韵到底;除首句入韵的韵脚外,韵脚都在双数句末,且韵尾都是“an ”,开口度大,音调高昂,适宜表达欢乐喜庆之情。
示例二:
送别黄鹤楼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
汉水送遥舟,
仄仄仄平平(押韵)
君离此剩愁。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东风知我意,
平平平仄仄
吹尔到轩楼!
平仄仄平平(押韵)
——“舟”、“愁”、“楼”都是平声,一韵到底,不可换韵;除首句入韵的韵脚“舟”字外,“愁”、“楼”等韵脚字都在双数句末。三个韵脚字的韵尾都是“ou ”,开口度小且音调低沉,适宜表达思念忧愁之情。
律绝和律诗押韵不但要注意韵脚位置和一韵到底,还须注意规避出韵、撞韵、挤韵、连韵、凑韵等诗家公认的诗病。分享如下供切磋交流。
出韵:某韵句的最后一个字,与其他各韵句最后一个字,不在同一韵书的同一韵部,诗家称之为“出韵”。
撞韵:除首句入韵外,不该押韵的诗句末尾出现了与韵脚字同韵尾的汉字。
挤韵:指诗句中出现与韵脚同韵尾的汉字。
连韵:指两个韵句末尾最后一个汉字都是同声母,同韵母,同声调的而笔画不同,意义不同的同音字。如“生”与“声”都是同声同韵同声调的同音字。
凑韵:指韵句末尾最后一个用来押韵的汉字,与诗句意义无关联,单纯为了押韵而生硬拼凑的韵脚字。
对联源于律诗对仗句,但有所不同。对联无押韵要求,如“仄起平收”的对联旧有习惯。对联也可押韵,类似于律绝首句入韵的格式。如五言律绝正格: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押韵)
仄仄仄平平(押韵)
2.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押韵)
【注释】
①《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②是一本按词牌规则编写的平仄押韵工具书。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